莫什納大學 | “海怪”亞變種XBB.1.5聽起來很可怕,但在頭條新聞的背后是COVID走向的線索
指南者留學
2023-02-08 20:50:35
閱讀量:1182
<p>XBB.1.5亞型,非正式地稱為“Kraken”,是占據(jù)頭條的一系列歐米克隆亞型中最新的一個,在美國和英國越來越多的檢測到。</p>
<p> </p>
<p>但到目前為止,澳大利亞的XBB.1.5病例很少。它的綽號——神話中的海怪——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懼。</p>
<p> </p>
<p>然而,XBB.1.5和其他亞變種確實標志著病毒突變方式的變化。這對澳大利亞和全球都意味著什么。</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我們有多次歐米克隆波</span></strong></p>
<p><br />從2021-22年夏季澳大利亞的第一波主要傳播浪潮到2022年底,我們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COVID浪潮,每一波都由單一的歐米克隆子變體主導:BA.1,然后BA.2,然后BA.5。</p>
<p> </p>
<p>盡管每一個新的亞變種都在推動這些傳播浪潮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即使沒有新的變種,我們也應該期待這樣的浪潮。</p>
<p> </p>
<p>這種感染增加浪潮與傳播低得多的時期交替出現(xiàn)的周期性模式,是可提供短期免疫力的地方性感染(如COVID)的預期特征。</p>
<p> </p>
<p>出現(xiàn)這種模式是因為我們對抗病毒感染的自然保護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或“減弱”??梢郧宄赜^察到,預防初始感染的免疫反應標志物(特別是抗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p>
<p> </p>
<p>但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對嚴重后果的保護持續(xù)時間要長得多。</p>
<p> </p>
<p>閱讀更多:為什么有這么多新的歐米克隆子變種,如BA.4和BA.5?我會再次感染嗎?病毒變異更快了嗎?</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后來發(fā)生了變化</span></strong></p>
<p><br />在2022年底,隨著BA.5在全球范圍內的崛起,我們開始看到導致COVID - 19的SARS-CoV-2病毒的進化發(fā)生變化。</p>
<p> </p>
<p>其結果是子變種的爆炸,有時被稱為“變種湯”。這導致了大量基因多樣化的Omicron亞變種的出現(xiàn):BA.4.6、BA.2.75、BQ.1、XBB等等。</p>
<p> </p>
<p>病毒最近的演變與我們在大流行早期看到的明顯不同。在這種亞變異體增殖之前,從野生型(原始毒株)完全轉變?yōu)锳lpha、Delta、Omicron和早期的Omicron亞變異體(BA.1、BA.2和BA.5),每種亞變異體對COVID傳播和免疫保護的影響都有很大不同。</p>
<p> </p>
<p><strong><span class="h1">這就是XBB.1.5</span></strong></p>
<p><br />XBB.1.5于2022年10月首次在美國被發(fā)現(xiàn)。從那時起,它穩(wěn)步傳播,現(xiàn)在已在50多個國家發(fā)現(xiàn)。在英國和美國等一些國家,新冠肺炎病例的比例正在上升。盡管重要的是,在英國,測序的XBB.1.5病例總數(shù)仍然很少,而且在早期階段,這些增長估計存在不確定性。</p>
<p> </p>
<p>XBB.1.5有潛力擊敗其他亞變種,并在感染中占據(jù)更大份額,這可能是由于它有能力避開免疫系統(tǒng)中防止我們被感染的部分。</p>
<p> </p>
<p>這是由于一種特定的突變,可能有助于它更好地進入它第一次接觸的人類細胞。</p>
<p> </p>
<p>這些特性讓它在社交媒體上有了一個可怕的綽號“Kraken”。它加入了其他被賦予神話綽號的子變種,包括“半人馬座”(BA.2.75)和“埃特娜”(BA.4.6)。</p>
<p> </p>
<p>一些人認為,這些名字使這些子變種更容易記住,比通常用來描述這些子變種的笨重的官方科學術語更容易被公眾所接受。</p>
<p> </p>
<p>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COVID仍然存在相當大的恐懼,如果把這些可怕的名字歸于每一種新出現(xiàn)的病毒,這種恐懼可能會加劇。</p>
<p> </p>
<p>雖然在我們應對疫情的零疫情階段,高度關注可能是適當?shù)模踔潦怯幸娴?,但隨著我們走出應對疫情的緊急階段,我們現(xiàn)在需要尋求可持續(xù)的政策。</p>
<p> </p>
<p>閱讀更多:即使是雙價更新的COVID-19助推器也難以防止歐微米子變異傳播——一位免疫學家討論了為什么需要新的方法</p>
<p>那澳大利亞呢?</p>
<p><br />截至本文發(fā)表時,澳大利亞各地僅記錄了65個XBB.1.5序列,這使得對其軌跡的預測不確定。</p>
<p> </p>
<p>XBB.1.5要在澳大利亞站穩(wěn)腳跟,就必須擊敗一系列已建立的子變種,其中包括兩種似乎比海外更常見的子變種:BR.2和XBF。</p>
<p> </p>
<p>在建立了XBB.1.5并提供了大量樣本的國家,如美國和英國,COVID病例和住院人數(shù)似乎已經(jīng)在下降。</p>
<p> </p>
<p>閱讀更多:中國新冠肺炎病例可能已達到9億。我們的方向是什么?</p>
<p> </p>
<p>在澳大利亞我們能期待什么呢?</p>
<p> </p>
<p>我們可以預期,即使沒有出現(xiàn)顯著不同的變種,澳大利亞也會反復出現(xiàn)感染浪潮。</p>
<p> </p>
<p>然而,由于混合人群的高免疫水平(接種疫苗、自然感染或兩者兼有),這些浪潮的衛(wèi)生保健負擔應逐漸減輕。</p>
<p> </p>
<p>XBB.1.5可能會成為主要的流行亞型,盡管我們不太可能需要采取限制性措施來遏制傳播。</p>
<p> </p>
<p>隨著時間的推移,傳輸波很可能會形成一種更可預測或周期性的模式。</p>
<p> </p>
<p>對于其他冠狀病毒,這表現(xiàn)為每一到兩年一次的冬季流行,這樣的模式也符合COVID的特征。</p>
<p> </p>
<p>然而,我們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因為XBB.1.5等亞變種有助于傳播波,而且流行病繼續(xù)不可預測地興衰。</p>
<p> </p>
<p>接下來我們該做什么?</p>
<p><br />鑒于這種傳播水平波動的地方病傳播背景,我們的公共衛(wèi)生應對措施需要側重于可持續(xù)措施,包括通過優(yōu)化人群免疫力。</p>
<p> </p>
<p>這應包括將重點放在疫苗和藥物上,以保護最脆弱的群體,并轉向考慮一個人最近一次接種疫苗的時間,而不是像美國建議的那樣,只考慮疫苗的總數(shù)。</p>
<p> </p>
<p>可持續(xù)應對還需要繼續(xù)投資于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監(jiān)測COVID及其演變和影響。</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