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 | 分析:阿爾巴尼亞移民促使一代藝術家反思身份和歸屬感
指南者留學
2023-01-15 19:19:37
閱讀量:1168
<p>最近英國出現(xiàn)了很多針對阿爾巴尼亞移民的仇外情緒。人們很容易認為,阿爾巴尼亞人是英國移民體系當前危機的替罪羊。</p>
<p> </p>
<p>但是歐洲各地對阿爾巴尼亞人的偏見并不新鮮。</p>
<p> </p>
<p>1990年共產主義垮臺后,貧窮、金融不穩(wěn)定和失業(yè)迫使阿爾巴尼亞人移民,許多人移民到希臘和意大利。在這兩個國家,阿爾巴尼亞人一直是歧視的受害者,經(jīng)常面臨種族主義暴力。</p>
<p> </p>
<p>2008年金融危機對意大利和希臘的打擊比大多數(shù)國家都要嚴重。近年來,阿爾巴尼亞人一直在向包括英國在內的北歐國家移民。然而,他們再次面臨著類似的歧視。</p>
<p> </p>
<p>許多人認為阿爾巴尼亞移民是該國從獨裁向民主過渡后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直接結果。但書中很少談及作為阿爾巴尼亞移民的經(jīng)歷。然而,藝術家們一直在試圖展示他們自己的一面,審視邊界,讓復雜的移民故事更加引人注目。</p>
<p> </p>
<p>阿德里安·帕西(Adrian Paci)是最早參與移民主題的阿爾巴尼亞藝術家之一。他的影像作品《臨時中心》(Centro di Permanenza Temporanea, 2007)借用了意大利臨時拘留中心的名字,描繪了一群移民在樓梯上等待登上一架不存在的飛機。</p>
<p> </p>
<p>它指的是所有在一個新的國家開始新生活的夢想從未實現(xiàn)的難民。</p>
<p> </p>
<p>帕西1997年逃到意大利,當時阿爾巴尼亞經(jīng)濟嚴重依賴的傳銷計劃崩潰,阿爾巴尼亞陷入動蕩。該國因此損失了一半的GDP。在危機期間,政府保持被動,甚至當社會動蕩幾乎演變成內戰(zhàn)時也是如此。成千上萬的人在混亂中喪生。</p>
<p> </p>
<p>在Anri Sala的視頻Intervista(1998)中,他將1997年事件的媒體鏡頭與1977年的鏡頭融合在一起,當時該國仍由長期的獨裁者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統(tǒng)治,處于共產主義制度之下。這段1977年的視頻顯示,藝術家的母親,前社會主義領導人Valdete Sala,正在參加阿爾巴尼亞勞工青年聯(lián)盟的一次大會。在這段視頻中,她戴著紅色的黨派圍巾,和霍查站在一起。</p>
<p> </p>
<p>1977年和1997年的視頻片段還附有薩拉采訪他母親關于共產主義歷史的新鏡頭。薩拉的作品將個人與政治、剝奪人類基本自由的共產主義過去和帶來1997年混亂的后社會主義現(xiàn)實并列在一起。</p>
<p> </p>
<p>在20世紀90年代大批移民離開阿爾巴尼亞后,留在阿爾巴尼亞的藝術家們捕捉到了從國家社會主義向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過渡所帶來的變化,包括描繪空蕩蕩的城鎮(zhèn)和村莊,這是后社會主義歐洲的典型特征。</p>
<p> </p>
<p>這些村莊的空虛凸顯了資本主義秩序的失敗。雇傭了大量人口的國有工廠的關閉和廣泛的私有化導致了城鎮(zhèn)的衰落,這迫使人們移居國外就業(yè)。</p>
<p> </p>
<p>在艾迪·希拉的90后畫作中,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即過去早已遠去,一種從未有過定論的轉變。他的系列作品《移民》(1997)用一種近乎哀悼的灰色作畫,是為了紀念1997年3月在橫渡亞得里亞海時淹死的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婦女和兒童。</p>
<p> </p>
<p>這一悲劇事件發(fā)生時,阿爾巴尼亞船只Kateri Radës在奧特朗托海峽與一艘意大利船只相撞后沉沒。這艘船是從阿爾巴尼亞港口城市弗羅拉出發(fā)的,船上載有試圖逃離1997年動亂的阿爾巴尼亞人。當時,意大利海軍奉命不惜一切代價阻止阿爾巴尼亞移民未經(jīng)授權進入意大利。</p>
<p> </p>
<p>Hila最近的系列作品《悖論》(2005)中加入了一些溫和的色彩,表現(xiàn)了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日常生活的靜物:未完工的建筑,人們在曾經(jīng)失去生命的同一片大海前洗澡,共產主義地堡仍在提醒著人們創(chuàng)傷的過去。生活還在繼續(xù)。但這里的生活被那些沒有抵達安全海岸就試圖逃離的人的悲劇所困擾。</p>
<p> </p>
<p>許多在國外開始新生活的阿爾巴尼亞移民繼續(xù)尋找歸屬感。在加拿大藝術家The Two Gullivers (Flutura Preka和Besnik Haxhillari)的表演《透明之旅》(Voyage Transparent, 2004)中,他們拖著一個透明的行李箱,隱喻移民隨身攜帶的無形“行李”(比如記憶和情感)。1994年,藝術家們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得到了這個手提箱,之后在世界各地表演。在每次演出中,尚不清楚箱子是否到達了目的地。</p>
<p> </p>
<p>對于在希臘長大的攝影師Enri Canaj來說,為了理解“家”,他回到了阿爾巴尼亞。在阿爾巴尼亞-返鄉(xiāng)(2011-2015)他用攝影捕捉阿爾巴尼亞的日常瞬間:在葬禮上哀悼的婦女,玩耍的孩子,上班的人們。這個項目是為了了解他父母留下的國家。</p>
<p> </p>
<p>在許多情況下,阿爾巴尼亞移民在抵達新國家時必須隱藏其國籍。例如,在希臘,許多人取了新的希臘名字——這是一種生存策略,因為“隱形”意味著更少機會成為種族主義的目標。</p>
<p> </p>
<p>盡管阿爾巴尼亞的經(jīng)濟已經(jīng)緩慢復蘇,但該國仍然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2008年的經(jīng)濟危機和最近的大流行帶來了更多的失業(yè)和不穩(wěn)定。腐敗也在社會不平等的長期存在中發(fā)揮了作用。</p>
<p> </p>
<p>Pleurad Xhafa的《2億歐元》(2020)在地拉那國家大劇院臨時展出,是對阿爾巴尼亞腐敗正?;F(xiàn)實的直接回應。這個裝置裝置在一個玻璃立方體里,價值500歐元。它的創(chuàng)立是為了抗議缺乏透明的財富再分配和非法私有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中包括導致國家大劇院本身被拆除的一次私有化。</p>
<p> </p>
<p>隨著人們繼續(xù)在世界各地尋求庇護,包括在英國,移民的歷史正在重演。這種藝術一直很有先見之明,因為對阿爾巴尼亞人來說,這種循環(huán)從未結束,所以我們可以繼續(xù)通過這些關于流離失所的有力作品來理解他們的經(jīng)歷。</p>
<p> </p>
<p>本文首次發(fā)表于12月14日的The Conversation。</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