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阿里·巴蒂談齋月,以及他的信仰如何指引他走出深深的失落
指南者留學
2023-03-24 14:14:28
閱讀量:1207
<p>關注伯克利之聲,這是一個伯克利新聞播客,講述了那些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成為改變世界的地方的人。在蘋果播客上評論我們。</p>
<p> </p>
<p>查看所有伯克利之聲的劇集。</p>
<p> </p>
<p>昨天的日落標志著齋月的開始,這是伊斯蘭歷法中第九個也是最神圣的月份。對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茖W與數學教育專業(yè)的博士候選人阿里·巴蒂來說,這是一個記住他所感謝的人的時刻。</p>
<p> </p>
<p>巴蒂說:“這是一個必須禁食的月,從日出到日落,你不吃東西,也不喝水。我試著把那些饑餓的時刻,試著把那些口渴的時刻轉變成清醒的時刻,意識到你被賜予的東西或你擁有的東西。”</p>
<p> </p>
<p>在本集節(jié)目中,巴蒂描述了齋月對他的意義。他還談到了911事件如何塑造他在新澤西的童年,如何在伯克利找到他的穆斯林社區(qū),以及伊斯蘭教,以及他的家人和伯克利社區(qū)的支持,如何幫助他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p>
<p> </p>
<p>(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的形式,來自巴提的采訪。)</p>
<p> </p>
<p>兒子摟著媽媽的肩膀站在外面微笑</p>
<p><img src="https://news.berkeley.edu/wp-content/uploads/2023/03/Ali-Bhatti-750-1.jpg" alt="a son has his arm around his mom's shoulders standing outside and smiling" width="750" height="500" /> <br />阿里·巴蒂(右)和他的媽媽納比拉。(圖片由Ali Bhatti提供)</p>
<p> </p>
<p>請閱讀伯克利之聲第109集的文字記錄:阿里·巴蒂談齋月,以及他的信仰如何指引他走出深深的失落。</p>
<p><br />安妮·布萊斯:這里是伯克利之聲。安妮·布萊斯報道。</p>
<p> </p>
<p>[音樂:Blue Dot Sessions的《Spindash》]</p>
<p> </p>
<p>昨天(3月22日)的日落標志著齋月的開始。齋月是伊斯蘭歷法中第九個也是最神圣的月份。對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科學與數學教育專業(yè)的博士候選人阿里·巴蒂(Ali Bhatti)來說,這是一個感覺更接近上帝、打破習慣和記住他所感謝的東西的時刻。在這一集中,阿里用自己的話描述了齋月對他的意義。他還談到9/11事件如何塑造他在新澤西的童年,如何在伯克利找到他的穆斯林社區(qū),以及伊斯蘭教如何幫助他度過生命中最深刻的損失。</p>
<p> </p>
<p>[音樂漸漸消失]</p>
<p> </p>
<p>安妮·布萊斯:第一部分:齋月禁食</p>
<p><br />阿里·巴提:真的,作為穆斯林最大的身體表現之一就是齋戒,就是參加齋月。這是一個必須禁食的月份。從日出到日落,你不吃東西,也不喝水。它是伊斯蘭教的支柱之一,伊斯蘭教的支柱之一。這是一個支柱,每個健康的人都需要在齋月的30天內做這件事。</p>
<p> </p>
<p>所以,禁食是一種身體上的——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看法——它是你試圖經歷的精神過程的一種身體上的表現。把身體和精神聯系起來并不容易。通常,這只是一種“我很餓”的感覺。我很渴。”</p>
<p> </p>
<p>但在精神上,我認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是我個人在努力達到的目標。</p>
<p> </p>
<p>[音樂:Blue Dot Sessions的《Aourourou》]</p>
<p> </p>
<p>在《古蘭經》中,有一段特別的經文說禁食是為你而定的。對我來說,我開始反思,“為什么要開處方?”</p>
<p> </p>
<p>最終,處方就是要對上帝有清醒的認識,對上帝有更多的認識,因為在這個月里,你會比一年中任何時候都盡可能多地思考上帝。想想你的祝福。想想你所擁有的東西,那些屬于你生活的東西,那些人,諸如此類的事情。所以,神的意識開始越來越強。</p>
<p> </p>
<p>我個人的一個習慣是,當我覺得“我餓了”或“我渴了”時,試著去想,“好吧,我現在要感謝什么?”你知道,“我真的很感激我在伯克利”,或者“我在一個家”,或者類似的事情。試著把那些饑餓的時刻,試著把那些口渴的時刻轉變成清醒的時刻,去意識到那些你被賜予或擁有的東西。所以,這最終成為了我的個人實踐。</p>
<p> </p>
<p>[音樂漸漸消失]</p>
<p> </p>
<p>安妮·布萊斯:第二部分:9/11后在新澤西長大的穆斯林</p>
<p><br />阿里·巴提:我其實出生在巴基斯坦。我出生在巴基斯坦一個叫古吉蘭瓦拉的城市。我很小的時候就來過這里。那時我才兩三歲。我和父母一起來到這里,我的父母,我們搬到了新澤西,我在那里一直待到2019年研究生畢業(yè)。</p>
<p><img src="https://news.berkeley.edu/wp-content/uploads/2023/03/Ali-Bhatti-06-750-410x273.jpg" alt="two parents and two kids sit on the grass outside in front of a building in Pakistan" width="410" height="273" /></p>
<p>巴基斯坦,一對父母和兩個孩子坐在一棟大樓前的草地上</p>
<p><br />阿里(右)和他的母親納比拉在巴基斯坦;他的父親歐拜德;還有他的姐姐阿爾瑪斯。阿里出生在巴基斯坦的古吉蘭瓦拉,3歲時隨家人移居美國。他在新澤西州長大,距離9·11事件發(fā)生地只有5英里。(圖片由Ali Bhatti提供)</p>
<p> </p>
<p>我長大的地方離911事件發(fā)生地大約5英里。作為一個在三州地區(qū)長大的穆斯林,一個有穆斯林名字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事情要經歷。經歷一些成長階段的欺凌和類似的事情是正常的。但在這種情況下,我非常艱難,因為我的信仰和我所做的事情是如此深刻和真實,因為我是班上的穆斯林孩子。我一直是穆斯林孩子,也是班里唯一的穆斯林孩子。在我的整個教育過程中,這最終成為了一個前沿和中心的事情。它真的把我放在一個空間里,在那里我明白了被別人的想法,或者感覺我不屬于這里。</p>
<p> </p>
<p>最后出現在我腦海里的最大的事情是,你知道,只是一些欺凌,一些笑話。你知道,當你聽到手表發(fā)出嗶嗶聲時,有人會說,“哦,那是你放的炸彈嗎?”或者事情不盡如人意,有人會說,“哦,你現在要把學校炸了嗎?”或者就像奧薩馬·本·拉登被殺時,你知道,“為你的損失感到遺憾。”</p>
<p> </p>
<p>[音樂:Blue Dot Sessions的《Idle Ways》]</p>
<p> </p>
<p>你知道,作為一個孩子,你只是試著和他們一起笑,而不是說:“別取笑我。”你只是試著(引號)“冷靜”,如果你愿意的話。</p>
<p> </p>
<p>但最終,在某個時刻,你確實想表明立場,你想表明這不是你支持的事情,也不是你應該說的事情。我認為,真的,這可以歸結為積極主動,比如,展示我自己和我所做的事情,以及我的行為方式,希望有人會因為那樣取笑我而感到難過。</p>
<p> </p>
<p>在家里的討論都是關于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不管別人說什么,你就是你,而這是由你所踐行的信仰所支持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利用這個機會來改善你自己和你周圍的人,成為一個更好的穆斯林。</p>
<p> </p>
<p>[音樂漸漸消失]</p>
<p> </p>
<p>這是一種壓力,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榜樣,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動力。你知道,聚會或喝酒或類似的事情,那些看起來很正常的事情,或者是一種成人儀式,它們不是我成長的一部分,那不是我的一部分。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它真正地支撐著我,在某種程度上讓我覺得,“好吧,作為一個在美國長大的青少年,我在這方面是獨一無二的。”</p>
<p> </p>
<p>周五通常是出去聚會的日子,但對我們來說,這實際上是我們最神圣的一天。那一天我們會去清真寺做周五禱告,聽布道。這種并置最終在我腦海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就像,“好吧,我可以把這看作是我的一個特點,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以一種積極的方式,使我與眾不同。”我真的開始接受它了。</p>
<p> </p>
<p>安妮·布萊斯:第三部分:每天五次禱告</p>
<p><br />阿里·巴提:伊斯蘭教每天有五次祈禱。我要告訴你們的一件事是,這是我越來越喜歡做的事情。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我白天從不祈禱。我回家的時候就會編一些禱告詞。這是允許的。這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更喜歡在正確的時間祈禱,因為每天的五次祈禱都發(fā)生在特定的時間,你有機會祈禱。</p>
<p> </p>
<p>一個人祈禱時的面部特寫<img src="https://news.berkeley.edu/wp-content/uploads/2023/03/Ali-Bhatti-08-750-410x273.png" alt="Close up of a person's face while they pray" width="410" height="273" /> </p>
<p>阿里在伯克利的清真寺祈禱。(圖片來自斯蒂芬·麥克納利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照亮道路”活動拍攝的視頻)</p>
<p> </p>
<p>第一次祈禱是在日出之前。叫做fajr。有一個特別的呼召說:“禱告比睡覺更好。祈禱比睡覺更好。”然后,在陽光明媚的時候有兩次祈禱,差不多是下午早些時候的祈禱和下午晚些時候的祈禱。如果我在校園里,我通常得找個房間祈禱。然后,還有日落禱告。最后一個是夜禱。</p>
<p> </p>
<p>最終,所有的重點是,再次,在白天,在這些時刻,記住上帝。</p>
<p> </p>
<p>一旦我來到伯克利,獨自一人,我覺得這將會幫助我在我熟悉的東西中站穩(wěn)腳跟,但也會給我?guī)砥届o的感覺,一種靈性的感覺,一種平和的感覺。</p>
<p> </p>
<p>其中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是,當你祈禱的時候,我們用阿拉伯語祈禱,實際上大多數穆斯林不會說阿拉伯語。他們不明白。他們沒有阿拉伯語詞匯。作為一個巴基斯坦人,我說烏爾都語。那是我們的母語。這不是阿拉伯語,但我們必須用阿拉伯語來記憶。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讀阿拉伯語。我們必須學習如何背誦阿拉伯語。我們不需要學習如何把它翻譯成我們的語言,除非你是來自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人。但這也是我在努力解決的一件事,很多穆斯林也在努力解決的一件事,就是理解他們說話和祈禱用的阿拉伯語。</p>
<p> </p>
<p>《古蘭經》中的阿拉伯語詩句</p>
<p><br />每個禱告都有一個叫做fatiha的開頭章節(jié)(如圖)。</p>
<p> </p>
<p>每個禱告都有開頭一章。這叫做fatiha。這是《古蘭經》的第一章。每個禱告都需要這樣。這是禱告的要求之一。然后,在那之后,你可以選擇與你產生共鳴的詩句,或者是你腦海中的詩句,或者是你試圖記住的詩句,諸如此類。但是每個穆斯林都把開頭背下來了,所以我在這里背誦。</p>
<p> </p>
<p>(用阿拉伯語背誦法提哈)</p>
<p> </p>
<p>安妮·布萊斯:第四部分:巨大的損失以及他是如何度過的</p>
<p><br />[音樂:Blue Dot Sessions的《Anippe》]</p>
<p> </p>
<p>阿里·巴蒂:我媽媽在我讀研究生的第一年就去世了。出乎意料的是,不幸的是,她去世了,我認為我不能繼續(xù)讀研究生了。我不認為有可能離家那么遠,在新澤西。父親孤身一人。我的姐妹們也住在不同的地區(qū)。我覺得不可能繼續(xù)下去了。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不可否認,這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因為它的瞬間性和悲劇性。</p>
<p><img src="https://news.berkeley.edu/wp-content/uploads/2023/03/Ali-Bhatti-04-750-410x273.jpg" alt="a smiling family takes a selfie" width="410" height="273" /></p>
<p>一家人微笑著自拍</p>
<p><br />阿里和他的母親納比拉(Nabila);他的父親歐拜德;他的姐姐阿爾瑪斯;還有妹妹法蒂瑪。阿里在伯克利讀研究生的第一年,他的母親突然去世了。“我能以這種方式度過難關的唯一原因是我的信仰,因為我的家庭和我在伯克利的支持系統(tǒng),包括我的顧問。(圖片由Ali Bhatti提供)</p>
<p> </p>
<p>我能以這種方式度過難關的唯一原因是我的信仰,因為我的家庭和我在伯克利的支持系統(tǒng),包括我的顧問。這是讓我為自己是穆斯林而自豪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因為我可以依靠我身上如此強大,如此基本的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度過困難,痛苦,以及在研究生期間意外失去母親的真正痛苦。這是非常非常難做到的。</p>
<p> </p>
<p>但作為穆斯林,我們喜歡說" Alhamdulillah "我們說:“一切贊美都歸與神。”無論是好是壞,無論你正在經歷什么,都要這樣看待它:“這是對你、你的信仰、你的幸福以及你作為一個人是誰的考驗。”擁有伊斯蘭教作為我的信仰,成為一名虔誠的穆斯林,并能夠將其不僅僅作為一種應對方式,而是從我生活中最困難的部分中成長起來,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p>
<p> </p>
<p>[音樂漸漸消失]</p>
<p> </p>
<p>安妮·布萊斯:第五部分:伯克利的穆斯林</p>
<p><br />安妮·布萊斯:阿里·巴蒂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茖W與數學教育專業(yè)的博士候選人。我是安妮·布萊斯,這里是伯克利之聲,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通信和公共事務辦公室的伯克利新聞播客。如果你喜歡伯克利之聲,告訴一個朋友關于我們-這真的有助于讓這個詞出去。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收聽我們的播客。我們還有另一個節(jié)目,伯克利談話,其中包括伯克利的講座和對話。你可以在伯克利新聞news.berkeley.edu/podcasts上找到我們所有的播客集和文本和照片。</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