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社會正義音樂會以布魯貝克三重奏為特色,世界首演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師
指南者留學
2023-01-14 01:44:53
閱讀量:1257
<p>1968年,爵士樂偶像戴夫·布魯貝克(Dave Brubeck)審視了一個支離破碎的美國,為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遇刺所暴露出的種族關系破裂而感到惋惜。因此,布魯貝克做了藝術家該做的事。</p>
<p> </p>
<p>他創(chuàng)造了一件藝術品。</p>
<p> </p>
<p>布魯貝克在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暗殺后創(chuàng)作了《正義之門》。它是受美國改革猶太教運動的組織委托,專門用來解決猶太人和非裔美國人社區(qū)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布魯貝克融合了非裔美國人和猶太人精神音樂的元素,他說,他希望音樂風格的并置能夠“建造一座橋梁,在上面可以溝通兄弟情誼的普遍主題。”</p>
<p> </p>
<p>2月26日(周日),布魯貝克的《正義之門》(The Gates of Justice)將在羅伊斯音樂廳(Royce Hall)演出,這是洛厄爾·米爾肯猶太裔美國人音樂體驗中心(Lowell Milken Center for Music of Jewish - American Experience)“音樂與正義”系列活動的一部分,屆時將有杰出的音樂家、學者和評論家參加。</p>
<p> </p>
<p>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負責公平、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副校長安娜·西班牙·布拉德利(Anna Spain Bradley)說:“我們可以進行的一些最有力的對話不是從言語開始的。”“音樂和其他藝術為建立包容性社區(qū)和促進尊嚴所需的更深層次的人類參與打開了大門。”</p>
<p> </p>
<p>視頻鏈接:<a href="https://youtu.be/iEZfdF2BM6I">https://youtu.be/iEZfdF2BM6I</a></p>
<p> </p>
<p>這場音樂會將以當代黑人和猶太作曲家的音樂為特色,并將于2月28日星期二在洛杉磯西亞當斯社區(qū)的歷史悠久的霍爾曼聯(lián)合衛(wèi)理公會教堂進行第二次演出。</p>
<p> </p>
<p>霍爾曼聯(lián)合衛(wèi)理公會牧師肯·沃爾登牧師說:“霍爾曼一直遵循黑人教會的重要傳統(tǒng),利用音樂的力量和社會正義,為所有人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不分種族或宗教。”</p>
<p> </p>
<p>除了這兩場音樂會之外,2月26日還將有一場免費的音樂會前討論,嘉賓包括達利斯·布魯貝克、《華爾街日報》音樂評論家拉里·布魯門菲爾德和全球爵士研究教授、八屆格萊美獎得主阿圖羅·奧法里爾。</p>
<p> </p>
<p>這些音樂會還有另一個歷史元素。這是戴夫·布魯貝克的三個兒子——大流士、克里斯和丹·布魯貝克——第一次一起在舞臺上表演《正義之門》。</p>
<p> </p>
<p>“我的父母全心全意地工作,把他們所有的一切都投入到那篇文章中。”克里斯·布魯貝克回憶起戴夫和艾奧拉·布魯貝克合作寫作的過程時說。“我知道這對他們很重要,因為我的父母有非常深刻的社會良知。”</p>
<p> </p>
<p>戴夫·布魯貝克(Dave Brubeck) 1959年的專輯《Time Out》是第一張銷量超過100萬張的爵士專輯,他在20世紀60年代抗議種族隔離。他計劃在南方大學進行一次巡回演出,但由于他們拒絕讓他的三重奏表演,他公開取消了這次巡演。學者們估計,布魯貝克的抗議花費相當于今天的40萬美元。</p>
<p> </p>
<p>“布魯貝克對社會正義的承諾是實實在在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赫伯·阿爾珀特音樂學院(UCLA Herb Alpert School of Music)管弦樂研究主任尼爾·斯塔伯格(Neal Stulberg)說,他是此次音樂會的主要組織者之一。“《正義之門》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無論是在主題上還是在音樂上。它需要杰出的樂器演奏家和歌手。布魯貝克兄弟作為爵士鋼琴三重奏將為演出增添非凡的個人元素。我們的嘉賓獨唱歌手,男中音菲利普·布洛克和康托爾·阿茲·施瓦茨為他們的獨唱角色帶來了力量和深度。”</p>
<p> </p>
<p>音樂會還將展出在世的猶太人和黑人作曲家的作品,以及音樂學院教師的兩場世界首演,一場是奧法里爾的作品,另一場是民族音樂學講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非洲裔美國人音樂合奏團主任黛安·懷特·克萊頓的作品。</p>
<p> </p>
<p>“當我們開始計劃如何把‘正義之門’帶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時,我們明白讓更多人參與對話是多么重要。”斯圖爾伯格說。“布魯貝克的作品在今天和50年前一樣有意義,但重要的是要把它放在當代問題的背景和對話中。”</p>
<p> </p>
<p>懷特-克萊頓的作品正是這樣。這首名為《親愛的自由乘車者》的歌曲是為鋼琴和13位歌手演唱的。1961年,13位自由乘車者出發(fā),挑戰(zhàn)美國南方州際旅行中的種族隔離,每一位歌手代表一位歌手。</p>
<p> </p>
<p>懷特-克萊頓說:“當我第一次坐下來構思這件作品時,我開始想到自由乘車者,然后想到喬治·弗洛伊德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世界看起來太不一樣了,我注意到今天的一些學生抗議者并沒有真正理解非暴力抗議。”</p>
<p> </p>
<p>在她的作品中,她選擇了13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生作為歌手,給他們提供史料供他們參考,并要求他們每人給其中一名自由乘車者寫一封信。當她創(chuàng)作音樂時,她會用學生的話來為她的作品創(chuàng)作歌詞。</p>
<p> </p>
<p>“我真的很想讓學生們與自由乘車者對話。”懷特-克萊頓說。“音樂讓我們有機會進行這樣的對話。”</p>
<p> </p>
<p>出于同樣的目的,洛厄爾·米爾肯中心(Lowell Milken Center)還將于2月27日為學者和藝術家舉辦一次會議,加深關于音樂和社會正義的對話。對于藝術家來說,將他們的音樂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的責任從未遠離他們的腦海。</p>
<p> </p>
<p>“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克里斯·布魯貝克(Chris Brubeck)說,他和他的兄弟達利斯(Darius)和丹(Dan)在解讀他父親的不朽之作《正義之門》(the Gates of Justice)時說。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已50多年。“戴夫不會把他的音樂印記印在所有東西上。我認為我們有機會賦予它一種不同的新生命,這在我們即興創(chuàng)作時很重要。”</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