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善良會傳染嗎?
指南者留學
2023-01-14 01:19:26
閱讀量:1159
<p>想象一下,當你正在走向你最喜歡的咖啡店時,你的眼睛突然被門外發(fā)生的兩個陌生人的互動吸引住了。一個男人坐在那里,靠在玻璃窗上,膝蓋抵在胸前,人行道上放著一個裝著物品的塑料袋。在他上方,一個女人溫柔地伸出手,遞給他幾美元鈔票。</p>
<p> </p>
<p>當你走過案發(fā)現(xiàn)場,走進咖啡店時,你有沒有想過看看自己的錢包里是否也有什么東西可以送給人行道上的那個男人?你會拿出幾張鈔票,走到外面給他,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嗎?</p>
<p> </p>
<p>實際上:目睹這種互動的簡單行為會讓你對你的鄰居和社區(qū)感覺更好嗎?</p>
<p> </p>
<p>如果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可能會感受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貝達里善良研究所的社會科學家所說的“振奮”——一種令人振奮的情緒,通常伴隨著胸部的溫暖感覺,雞皮疙瘩,有時甚至是眼淚。希望這種感覺是某種“親社會傳染”或傳染性善良的組成部分。該研究所成立于2019年,研究人員研究了善良是否會傳染。</p>
<p> </p>
<p>簡而言之,他們的發(fā)現(xiàn)是肯定的。</p>
<p> </p>
<p>費斯勒說:“我們每個人都對別人好,因此有可能對每個人都好,即使是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p>
<p> </p>
<p>在當今這個似乎充斥著支離破碎的話語、仇恨言論、仇恨犯罪、緊張和創(chuàng)傷的世界里(閱讀附文關(guān)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仇恨的新倡議的故事),我們都可以從提醒中受益,我們自己的積極行動會產(chǎn)生連鎖反應。</p>
<p> </p>
<p>該研究所(設(shè)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社會科學部)主任丹尼爾·費斯勒說:“我們每個人都對別人很好,因此有可能對每個人都很好,即使是那些與我們意見不同的人。”</p>
<p> </p>
<p>在這項研究中,8000人參加了15個實驗。其中11項是在網(wǎng)上進行的,4項是在洛杉磯通過街頭采訪親自完成的。一半的參與者觀看了一段名為《無名英雄》(Unsung Hero)的熱門視頻,視頻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如何度過他的日常生活,經(jīng)常停下來幫助別人。另一半人觀看一段對照視頻,視頻中是一名男子表演令人印象深刻的跑酷特技,以展示自己的運動能力。</p>
<p> </p>
<p>那些親自參與的人得到了5張1美元的鈔票作為他們付出時間的報酬。最后,研究人員給每個人發(fā)了一個軟墊信封,邀請他們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泰兒童醫(yī)院捐款。然后,研究人員轉(zhuǎn)過身去,讓人們在密封袋子之前匿名選擇放入多少錢(如果有的話)。</p>
<p> </p>
<p>觀看《無名英雄》視頻的人給慈善機構(gòu)的捐款比觀看運動特技視頻的人多25%。</p>
<p> </p>
<p>那些在網(wǎng)上接受調(diào)查的人也有機會展示他們具有傳染性的善良傾向。每個人都被問了一個假設(shè)性的問題:如果你的雇主為一項有價值的事業(yè)捐款,你會傾向于捐款嗎?那些看過《無名英雄》視頻的人更有可能致力于慈善捐贈:67%的人表示,如果得到公司的支持,他們會向慈善機構(gòu)捐款。對于只看過跑酷視頻的人來說,只有47%的人給出了同樣的答案。</p>
<p> </p>
<p>從這項研究中獲得的見解繼續(xù)發(fā)展成新的項目,這些項目有可能使我們的世界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地方。最近,貝達里善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和故事講述者中心以及YouTube兒童合作,策劃了一系列基于這項研究的視頻,旨在激勵K-12的孩子向他人表達善意,以此來反對欺凌行為。</p>
<p> </p>
<p>這些視頻是在10月的反欺凌月發(fā)布的,在日常生活中倡導善良、關(guān)愛的行為。該系列由女演員塔比瑟·布朗(Tabitha Brown)主持,以兩部展示人們做好事的動畫短片為主題,隨后是孩子們描述目睹或執(zhí)行善舉的視頻。該研究所的執(zhí)行董事斯泰西·弗里曼(Stacey Freeman)開發(fā)了一份家長資源指南,以幫助激發(fā)孩子們在日常行為中的善良。她還招募了6-12歲的孩子制作自拍風格的視頻,讓孩子們看到其他孩子談論善良的重要性。</p>
<p> </p>
<p>“作為一個學術(shù)機構(gòu)。”她說,“我們一直在尋求將研究和知識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應用。”</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