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 | 在一個新的展覽中,藝術作品反映了牛津大學圖書館殖民時期收藏的文物
指南者留學
2022-12-01 09:07:08
閱讀量:1158
<p>當代藝術家們分享了他們對六件來自牛津大學圖書館殖民時期收藏的文物的發(fā)人深省的回應,這些藏品目前正在韋斯頓圖書館展出。</p>
<p> </p>
<p>《這些事情很重要:帝國、剝削和日常的種族主義》探索了壓迫如何被正常化,并邀請游客思考“我們的思想是如何被我們的前輩所框框的,現(xiàn)在的行為是如何被我們的邊界之外的過去的行為所影響的”。</p>
<p> </p>
<p>經(jīng)過一系列的公共工作坊,色彩與融合藝術博物館選出的7位藝術家受邀對這些藝術品進行反思。</p>
<p> </p>
<p>其中一件展品是克拉克的世界圖(1822年,倫敦);“展示了每個國家的主流宗教、政府形式、文明狀態(tài)和人口”。地圖上的“標志解釋”鍵提供了圖表上的國家是如何被著色的信息。顏色表示“文明程度”-野蠻,野蠻,半文明,文明和開明。</p>
<p><br />作為回應,藝術家格蕾絲·李(Grace Lee, SOME.GAL)探討了“誰定義了野蠻人,卻獲準野蠻行事?”在她的視頻裝置中,觀眾被要求考慮“殖民沖動”,以及地圖如何幫助創(chuàng)造世界。</p>
<p> </p>
<p>格蕾絲是來自謝菲爾德的多學科藝術家和數(shù)字藝術策展人,她的實踐是實驗性的,她說她看到圖表的第一反應是“憤怒和無奈”。</p>
<p> </p>
<p>她繼續(xù)說:“這些不同文明的人是通過排名來決定掠奪誰的。它向我展示了種族主義是如何被刻意構建和合法化的,首先是在地圖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中,以及這是如何在現(xiàn)實世界的后果中體現(xiàn)出來的。</p>
<p> </p>
<p>“這張圖表讓人想起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和‘平庸的邪惡’;格蕾絲補充道,她指的是作家兼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在報道納粹特工阿道夫·艾希曼的戰(zhàn)爭罪審判后創(chuàng)造的一個表達。</p>
<p> </p>
<p>我的回答經(jīng)過了多次反復。我知道我想把人類學的目光轉向地圖的創(chuàng)造者,并推測他們在殖民過程中的思維過程和沖動。這演變?yōu)樘剿靼兹松裨?,將其作為誰看起來最文明的關鍵方面。”</p>
<p> </p>
<p><span class="h1"><strong>集體想象</strong></span></p>
<p><br />格蕾絲說,當她創(chuàng)作作品時,關于風浪丑聞的新聞故事一直出現(xiàn)在她的腦海中,種族主義是如何被正?;秃戏ɑ?。這些相似之處出現(xiàn)在她的視頻中。她說:“這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多聯(lián)想。</p>
<p> </p>
<p>“我希望我的視頻的觀眾能反思,我們對邊界和歸屬感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是根據(jù)經(jīng)濟利益而構建和改變的。”殖民主義不僅表現(xiàn)為身體上的暴力,還表現(xiàn)為編程集體想象的全面心理操作。這就為掠奪和剝削被認為地位較低的人類提供了理由。此外,要意識到英國在慶祝廢除跨大西洋奴隸制(作為一個崇高的例子)時,往往沒有考慮到納稅人直到2015年才向奴隸主支付補償。</p>
<p>“我相信牛津大學正在做重要和必要的工作,讓公眾能夠接觸到這些物品,了解英國歷史和帝國中經(jīng)常被隱藏的其他敘事。”真相對治愈和和解很重要。”</p>
<p><img src="https://www.ox.ac.uk/sites/files/oxford/styles/ow_content_width/s3/field/field_image_main/20221121_132527.jpg?itok=ZbkOspq1" alt="Image of Clark’s Chart of the World (London, 1822) on display as part of the exhibtion" width="808" height="623" /></p>
<p>在展覽的其他地方,Nilupa Yasmin的攝影雕塑回應了“為了更好地安排奴隸的行為”。這些書不僅漂亮,而且“書頁折疊復雜,寫滿了令人發(fā)指的文字”,還“揭露了被奴役人民遭受的虐待和我們共同歷史的殘酷現(xiàn)實”。</p>
<p> </p>
<p>另一件文物是欽定版《圣經(jīng)》的刪減版,俗稱“奴隸圣經(jīng)”,出版于英國廢除奴隸貿(mào)易的同一年。</p>
<p> </p>
<p>Bunmi Ogunsiji回應《奴隸圣經(jīng)》的視頻中,摘錄了可敬的Rev Beilby Porteus的一封信,他是負責制作該視頻的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人和會長。在英屬西印度群島使用黑人奴隸的《圣經(jīng)精選》是一個經(jīng)過嚴重修訂的版本,它排除了某些被認為煽動叛亂和反抗的部分,而是強調了那些為奴隸制辯護、鼓勵服從和奴役的部分。</p>
<p> </p>
<p>視頻詳細描述了波特斯寫給英屬西印度群島總督、立法者和種植園主的信是如何懇求和建議的,他在信中譴責奴隸制的不人道和邪惡,同時強調讓“黑人奴隸”皈依基督教的重要性,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拯救他們異教徒的靈魂,并改變他們原始的行為。從而造就了一批新的‘黑人基督徒’,并確保他們永遠‘忠誠’、‘感激’和‘服從’于他們的‘主人’。”</p>
<p><br />其他藝術家在展覽中對藝術品進行了反思,包括Amina Atiq、Dirty Freud、Mahdy Abo Bahat和Johannah Latchem。</p>
<p>《這些事情很重要:帝國、剝削和日常種族主義》將持續(xù)到2023年2月19日。布萊克威爾大廳,韋斯頓圖書館。免費入場。</p>
<p>欲知詳情:這些事情很重要:帝國,剝削和日常的種族主義|訪問牛津大學圖書館(ox.ac.uk)</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