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 | 真的需要開始鍛煉但又討厭它?只是移動
指南者留學
2023-01-25 10:54:27
閱讀量:1142
<p>這是關于為健康的2023年重置我們生活的系列文章中的另一篇。</p>
<p> </p>
<p>如果你不愿意穿上跑鞋,把自己裹在氨綸里,跑幾圈、幾次、幾組,那就動起來吧。</p>
<p> </p>
<p>如果你認為新兵訓練營是為士兵準備的,“增強式訓練”沒有任何意義,那就去吧。</p>
<p> </p>
<p>如果你需要提高你的數(shù)字——不是好玩的,比如在蛋卷上夾幾勺冰淇淋(請給我華夫餅),而是嚴肅的,比如舒張壓和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只要動起來就行了。</p>
<p> </p>
<p>這是哈佛醫(y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醫(yī)學教授、布萊根婦女醫(y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預防醫(yī)學部教授、哈佛陳曾熙公共衛(wèi)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流行病學教授李一敏(I-Min Lee)提出的建議。李說,對健康重要的不一定是身體“鍛煉”,而是身體活動:盡可能地運動肌肉和消耗能量。如果問題是多少才足以改善你的健康,答案很簡單——特別是如果你現(xiàn)在做得很少的話——更多。</p>
<p> </p>
<p>“對于那些有能力并且想要鍛煉的人來說,鍛煉是很好的,但‘鍛煉’并不是健康所必需的。任何體育活動都是有益健康的,體育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我們不需要通過‘鍛煉’來獲得健康益處。”</p>
<p> </p>
<p>這對大約四分之三的人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盡管我們被關于鍛煉有益健康的信息狂轟濫炸,但大多數(shù)美國成年人并不鍛煉,或者至少沒有達到美國衛(wèi)生與公眾服務部的指導標準。</p>
<p> </p>
<p>根據(jù)美國國家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的數(shù)據(jù),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只有24.2%的人達到了有氧運動和肌肉增強的建議。這些建議建議進行2.5到5小時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快走,以及每周至少兩次的肌肉增強活動。</p>
<p> </p>
<p>李說,你做什么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運動的原因。有些人想要變得更健康,這樣繞著街區(qū)散步就可以演變成爬山。</p>
<p> </p>
<p>還有一些人想減肥,還有一些人擔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越來越常見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p>
<p> </p>
<p>“‘從沙發(fā)到5公里’對于想要跑5公里的人來說可能還不錯。對于健康,我會采取非常不同的做法:目標只是開始。”李說。</p>
<p> </p>
<p>馬薩諸塞州布里格姆總醫(y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Brigham)下屬的薩勒姆斯伯丁門診中心(spulding門診中心)的高級臨床醫(yī)生克里斯蒂娜·魯格里(Christina Ruggeri)說,如果你已經(jīng)久坐不動,增加活動水平就像在燉鍋里做飯一樣:“低而慢。”</p>
<p> </p>
<p>“任何體育活動都是有益健康的,體育活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活動。”</p>
<p><br />——流行病學教授I-Min Lee</p>
<p><br />魯格里說,政府的指導方針相當于每周5次,每次30分鐘,但那些久坐不動的人——新冠疫情讓我們中的許多人進入了這一類別——應該記住,這是每天的總量。她說,如果你的目標是每天步行10分鐘,再加上另外兩次10分鐘的鍛煉,這是沒有問題的。</p>
<p> </p>
<p>“這只是讓心率加快的東西。”Ruggeri說。“要把它分解得更細,不一定非要連續(xù)30分鐘。”</p>
<p> </p>
<p>長期久坐不動的人,Ruggeri說,甚至可以開始躺著鍛煉——抬腿、橋和使用阻力帶——在開始站立行軍和深蹲等負重運動之前增強力量。甚至在雜貨店里走一圈也可以用來保持平衡,例如,單腳站立,同時握著購物車的把手。魯格里說,水療法也很有用,因為水有助于支撐你的體重。一旦開始,她說,聽從你的身體,如果你覺得累了,就休息一天。</p>
<p> </p>
<p>“這完全取決于他們的身體來源。你能忍受什么?你之前有什么疾病?”最近說。“如果從0上升到1000,可能太快太多了。”</p>
<p> </p>
<p>Ruggeri建議嘗試不同的東西,直到找到你喜歡的東西。一些健身設施有健身房、游泳池和健身自行車,而在附近或當?shù)氐纳虉錾⒉揭材茏屇汩_始鍛煉。</p>
<p> </p>
<p>“走路對每個人都有好處。”Ruggeri說。“如果你喜歡,你就會一直做下去。”</p>
<p> </p>
<blockquote>
<p>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聞直譯,僅供參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學態(tài)度觀點。</p>
</blockquote>